现金足球网_必威体育app官网-手机版下载

图片

作者:刘桂菊 任庆帅 张慧杰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 22:59:8
两院院士郑哲敏:
爱国情怀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动机

   2013年1月,北京人民大会堂。我国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必威体育app官网: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哲敏获颁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接过证书,郑哲敏庄重地说:“有了这份名,就有了这份责任。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尽到多少责任?所以有点欠了什么完不成的感觉。”

   上世纪50年代,郑哲敏告别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导师钱学森,毅然回到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归国60余年,郑哲敏扎根科研一线,坚持为国家需求而科研,秉承钱学森“工程科学”思想,以敢为人先、锐意创新的科学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核心难题,为推动我国力学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爱党爱国的典范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科技基础十分薄弱,国家经济与国防建设面临严峻形势。

   1955年2月21日,满怀报国赤子之心的郑哲敏结束了在美国6年半的求学之路,从深圳入境,踏上祖国的土地。在 《回国留学生工作分配登记表》中,郑哲敏这样写道:“回国本是一贯的主张。我们之所以获得教育,直接或间接的是由于全国人民的劳动,因此回国服务是不可推辞的责任。同时一个人如果不是在为群众的利益工作,那么生活便失去了意义。”

   “回去后一定要致力研究国家实际需求的问题”,这是回国前已经被美国政府软禁的钱学森对郑哲敏的叮嘱。郑哲敏牢记于心,将其作为践行科技报国使命的重要指引。

   1956年1月,必威体育app官网: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成立,郑哲敏成为首批科研人员。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地作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但在相关研制过程中,由于加工工艺落后,很多形状特殊的关键零件很难制造出来。于是,郑哲敏提出一个大胆设想:既然爆炸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何不把需要的零件“炸”出来?

   1960年初,在力学所篮球场上的一场爆炸实验中,一片薄薄的铁板被炸成了一个小碗。钱学森兴奋不已,说:“别看这个零件小,但这项技术大有前途。”爆炸成形技术小试成功后,团队决定马上投入生产,于是郑哲敏来到北京汽车制造厂。可想要掌控爆炸的力量谈何容易,一声巨响过后,制造汽车的钢板像块布一样被炸得稀巴烂,根本达不到设计精度要求,郑哲敏被厂方“请”了出去。

   这次的失败没有让郑哲敏就此止步,他意识到找出工程技术的内在规律是工程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不可忽视。经过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他最终成功阐明了爆炸成形的机理和模型律,发展了一门新的力学分支学科——爆炸力学。

   郑哲敏正是利用爆炸成形的办法解决了火箭喷管的加工难题,生产出技术要求很高的火箭零部件,解决了当时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难题。如今,中国爆炸力学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

   “爱国的心情是科学研究的唯一动机。”2010年,在力学所召开的“答钱学森之问”报告会上,郑哲敏这样说道。他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赤子的强国梦。

 

引领中国力学发展

 

   2008年,已经84岁高龄的郑哲敏在飞往澳大利亚的飞机上随身带了一个吸氧机,以防身体不适。他此行是要参加第22届世界力学家大会(ICTAM)。正是在这次大会上,中国力学学会成功申办2012年第23届ICTAM,这对于郑哲敏以及中国力学界都有重要意义。

   早在1988年,时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的郑哲敏就在第17届ICTAM上作了申办第18届ICTAM的报告。虽然那一次没能成功申办,但却为今后的申办积累了宝贵经验。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这一次中国力学学会的申办报告通过了层层审核,最终促成了被誉为“国际力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的ICTAM在北京召开,成为中国力学全面走向世界的新里程碑,翻开了中国力学发展的新篇章。

   “他的学术成就非常高,从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他是一位战略科学家,总是比别人看得更深一些、更远一些”……这些都是郑哲敏的学生和同事对他的评价。而郑哲敏却表示:“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想为国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多年来,郑哲敏一直积极倡导、组织和参与我国国民经济所急需的能源、海洋、材料、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

   “钱学森先生曾对我说,你做这个问题要想到后面更大的问题是什么。这对我的影响很大,就是说不要把眼光只局限在眼前的‘小’问题上。”这是郑哲敏一直坚持的治学信条。在他的倡导组织下,我国建立和发展了灾害力学、环境力学、海洋工程、热弹性力学、水弹性力学等多个力学分支学科或领域。

   “科学院不抓基础研究是站不住脚的。”这是郑哲敏一向坚持的观点。经过多年酝酿和准备,1988年6月,力学所成立现金足球网: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这也正是后来的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哲敏担任首任实验室主任。2010年,实验室在科技部数理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荣获“优秀”。

 

注重科技人才培养

 

   郑哲敏曾说:“我很庆幸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好的老师,他们对我一生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希望自己对学生也能这样。”

   郑哲敏在实验室多次表示,他办公室的门永远敞开着,欢迎学生们进来讨论问题,述说烦恼也可以。他的办公室里经常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椅子,都是大家搬来同他讨论学术问题后遗忘在这里的。郑哲敏一直坚持指导学生,2010年,他因呼吸道疾病住院待查,于是便将学生的论文带到病房修改,甚至把学生叫到病床前讨论问题。

   郑哲敏坚持对科学的“纯粹”,多次呼吁尽快给青年科研人员减压,把他们从烦躁、浮躁的“包围圈”中解放出来。他表示,“各种评奖评审、项目申请等,把人搞得很浮躁,东迎西迎,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年轻人急功近利、不能沉下心来,必然影响到他们开展科学研究和从事科研的决心。”

   郑哲敏先后培养硕博研究生近50名,多数已成为各自单位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人才,为我国力学领域培养了众多具有奋斗精神和团队意识的优秀青年。

 

关注青年人思想建设

 

   郑哲敏一直高度重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建设。2016年,为搭建思想阵地,力学所党委创办党刊《协力》,郑哲敏亲自题写刊名并多次撰稿,大力支持党刊建设。

   2016年,力学所党委策划了郑哲敏与青年科技工作者“科研与成长”沙龙系列活动,两年时间里共组织了8期活动。活动中,郑哲敏以深厚的科研经历、社会阅历,启发青年科研人员关注科学和社会的基本问题。针对学术界出现的不正之风,他在科研道德规范座谈会上痛斥学术不端行为,鼓励青年人勇攀高峰,强调科研工作者要做“有用的研究”,要做“流汗的工作”,要以解决国民经济中的重大问题为己任。

   2021年8月25日,郑哲敏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他以光辉的一生,谱写了一首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壮丽诗篇,为中国力学事业留下了一座丰碑。■

(作者单位:必威体育app官网:力学研究所)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2年10月刊 人物)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