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倪伟波综合报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3 14:55:57
| ||||
每到年底,朋友聚会、公司聚餐、家庭团圆��大大小小的各类饭局总免不了,而聚餐聚会又怎能缺少点缀气氛的交杯换盏呢?
众所周知,过量饮酒对健康有害。不过,近年来有不少研究指出,适量饮酒反而对身体有益。如果到医学数据库中检索,会找到不少支持这一观点的研究数据。而且不少医学界和营养学界人士也常常提及此观点。
如今,“睡前喝一杯红酒有助于睡眠”“少喝一点酒对心脏有益”等说法早已司空见惯。在那些喜欢“喝上一口”的人的心目中,“适量饮酒有益”更像是爱酒人士最后的“救命稻草”一般。
然而,适量饮酒真能健体吗?其实真相未必如此。
被误解的“适量”
当然,“适量饮酒仍然导致健康风险”,在公共卫生领域内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观点。早在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将酒精类饮料列为一级致癌物。
然而,2015年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DGAC)发布的最新版健康饮食建议——《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将“成年人适量饮酒”列为健康饮食习惯之一。这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不少人认为,“成年人适量饮酒” 的意思是说“为了健康,应该适量饮酒”,亦即提倡“适量饮酒论”。
其实不然。之所以《美国居民膳食指南》(2015)建议“适量饮酒”,是有其明确界定的。
指南中指出,酒精是一种特殊的成分,适量饮酒可以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但是人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有饮酒习惯的成年人,那么应该把饮酒量控制到“适量”;如果本身不饮酒,那么不要为了“可能对身体有益”而去饮酒。
因为即便是适量饮酒,也会增加忧郁、车祸、暴力以及意外损伤等事件发生的几率,还有可能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包括怀孕在内),人们完全不应该饮酒。
那多少才算得上是“适量”呢?指南中明确指出:平均每天的饮酒量,女性不超过1个饮酒单位、男性不超过2个饮酒单位,而且在一天之内,女性不超过3个饮酒单位、男性不超过4个饮酒单位。所谓“1个饮酒单位”,是指含有0.6盎司(约18毫升)酒精的酒。对应于通常的酒,1个饮酒单位大致相当于355毫升啤酒,或者150毫升葡萄酒,或者45毫升40度白酒(如果是60度白酒,则只有30毫升)。
尽管膳食指南在数量上有了确切的界定,然而膳食指南终究不是科学研究,只是基于近几年公开发表的涉及饮食与健康的不同科学研究进行统一考察,然后根据其科学证据的强弱给出“合理推荐”。
酒精与癌症
今年3月,新西兰奥塔哥大学预防与社会医学系的Jennie Connor发表的一篇研究饮酒和癌症之间的相关性的论文再次告诉公众,“适量饮酒”比不喝酒更健康只是一种假象,因为“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酒精是导致身体七个(甚至更多)部位患癌的罪魁祸首”。
到目前为止,人体至少有口咽、喉部、食管、肝脏、结肠、直肠和乳腺这7个部位的癌症都已被证实和酒精有着明确的联系。不仅如此,酒精与癌症的关系还存在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摄入酒精量越多,患癌风险越高。
然而此前,在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中,人们发现饮酒量与死亡率和心血管病风险等健康指标之间呈现出微妙的相关趋势:数据曲线出现先下降再上升的“J形”,看上去,少量喝酒的一组人健康风险反而比不喝酒的还低一些。这又是为什么呢?
研究人员指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存在“病退者”偏差。也就是说,与适量饮酒者做比较的部分不饮酒者实际上是从前酗酒或者因健康问题无法继续喝酒的人群,而研究中只询问了受试者当下的饮酒量,那么这些戒酒者就有可能被错误地归到“不喝酒者”的行列里。结果,“不喝酒组”的整体健康水平就被拉低了。
换句话说,是滴酒不沾还是已经戒了,这对研究结果很重要。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教授Tanya Chikritzhs对此深表赞同。她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分析了87个有关饮酒健康的研究后,发现其中大部分的确存在这样的方法论问题。
Chikritzhs表示这些研究的本质就是比较不喝酒者与喝酒者的健康状况。而这些研究常常选择把在10年前、5年前或者其它时段会喝酒,但是在过去12个月内没有饮酒的人列为不喝酒者组,这是有偏差的。
毋庸置疑,这些偏差对酒精与健康科研成果的有效性构成了直接的挑战。不过,即便不存在这些偏差,饮酒的本质仍然使其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包括癌症在内的健康风险源于多种因素复杂的综合影响,例如生活方式、年龄、体质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个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越少越好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发表过声明,表示“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并重申酒精消费是引起健康损害最严重的世界性问题。然而,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告诉他们饮酒有益要比告诉他们饮酒没好处并解释原因要容易接受得多。
这就到了政策上场“大展拳脚”的时候了。比如,英国卫生署之前的饮酒建议是“适量饮酒是安全的”。不过不久前,其也承认“即使你每周摄入14个单位(140毫升)以内的酒精也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疾病,包括某些癌症”。虽然适度饮酒的风险很低,他们写道,“但只要你保持喝酒的习惯就不可能完全安全。”
“这一切都归结为对风险的感知,以及你想要怎样的生活。”美国癌症协会指导统计和评估项目的负责人Kenneth Portier表示。例如,有些人患心脏疾病的风险比癌症高,相比有家族乳腺癌史的人,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每天晚上喝一杯红酒。
总之,如果你一直喝酒,那么在遵从限量建议的情况下可以将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而如果你从不沾酒,那就不要因为“活血”“助眠”等从健康角度考虑的理由而去刻意饮酒。毕竟,饮酒没有“安全剂量”,越少越好。■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6年12月刊 健康)
|
||||
发E-mail给: | ||||
| 打印 | 评论 |
| ||||